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简介
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自1958年开设《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由程鸿儒老师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起步,直至“文革”中辍。自1977年复课以来,秦玉龙教授传承任应秋教授的课程理念,带领全体教师重新起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5人,均为双师型教师(具备教师资格与医师资格),包括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4人为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研究生。
除《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外,教研室承担《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叶桂吴瑭医案精讲》《五运六气概述》《历代名医儿科验案精讲》《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等本科学位课程及《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文献学研究》《中医古籍名著研究》《中医药信息技术研究》《津沽医派》等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形成了中医各家学说系列课程体系,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人员等多层次人才开展教育培训。教研室是我校博士及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培养方向是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中医文献数字化研究,近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80余人,成为我校重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其研究生师生团队建设成果于2022年获评“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研室扎根课堂教学研究,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混合式教学理念,紧贴教材及大纲要求,形成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相互融合的教学生态。其中,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曾多次为学校和国内其他院校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教学团队于2021年获评“天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教研室先后承担“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主编工作,创编并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中医信息学”。《中医各家学说》被评为天津市级精品课程。经多年建设,形成了“历代名医学术理论研究”“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研究”“历代名医数据挖掘及整理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延续性强、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经多年建设,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22年入选“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