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科学研究  党史专栏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教学课程  学工动态  招生就业  课程简介  中医信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沙龙 
中医学院教学课程
2017-06-19 09:22   审核人:

1.课程建设

1.1深化教学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突出中医特色,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寓理于情”人文素质育人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以教材建设为基础,建立中医信息应用课程群、临床医学基础课程群、综合实训课程群。

1.1.1整合现代医学基础课程: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课程体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按四个模块进行课程整合,即正常人体结构相关课程的整合;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相关课程的整合;人体器官系统相关课程的整合;人体疾病学基础相关课程的整合,构建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体系。

1.1.2加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结合天津市中医信息应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以文献信息检索、分析、应用为手段,提高学生中医辨证思维为目的,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实用中医信息训练、经典理论辨析、中药方剂实践技能三个模块进行训练。

1.1.3修订综合实训,提高动手能力:分为中医基础综合实训、诊疗技能综合实训、模拟医院综合训练三个阶段,以问题或案例的形式,整合前一阶段课程内容进行训练,融合中医学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训教学,分别为18、36、54学时。提高学生四诊能力,医患沟通,中医思维能力。

1.1.4围绕融入思政教育的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专业导论类课程三类开展。,积极开设中医学导论课,思政课进专业课堂,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方剂学、经典课程中。

1.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中医学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属性,深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近5年先后承担市级、校级教改课题25项。

2.教材建设

2.1规划教材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115人次参编各级规划教材,其中主编6人次,副主编15人次,及编委94人次。

2.2其他各级各类教材

15人次参编中医学精编教材。在深入比较研究基础上,参与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6部,其中主编5部,副主编1部。出版校本教材1部,自编教材10余部。

3.教学成果

3.1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2年,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13年,针灸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临床技能实训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中医基础理论为天津市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数字课程的出版。

3.2教育教学模式试点

作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成立了“中医学信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3.3教学奖励、教学名师

“十二五”期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天津中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称“中医药大学生发展能力培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遵循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回归“以德育人”的教育本质,创建“勇搏励志班”,实现了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创办“中医传承班”,实施导师制,强化经典学习,突出临床实践,提高了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年莉、秦玉龙教授获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

4.精品课程

中药学: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114.html

方剂学: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113.html

中医内科学: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116.html

中医儿科学: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081.html

关闭窗口